(资料图片)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人类在宇宙中是否会孤独? 行星又是如何形成的? 是否存在地外生命?着眼于这些重大的科学问题,欧美诸多国家都已开展了基于搜寻太阳系外宜居行星的太空探索活动,我国科学家也提出了太阳系近邻宜居行星探索计划,并赋予了其一个浪漫的名字——“觅音计划”。在4月23日举行的中国航天大会分论坛上,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旭辉介绍称,我国计划在2030年建成阵列望远镜基本型,以分布式空间光学干涉成像手段,搜寻、证认一批近邻宜居行星。此举体现了拓展人类文明边疆、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内涵的愿景。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觅音计划”是面向航天强国建设战略需求而提出的太空探索计划。该计划将通过研制发射阵列望远镜,依靠分布式空间光学干涉技术,实现等效数十至数百米光学合成孔径,寻找、探测太阳系近邻的“另一个地球”,并对各类天体开展高分辨率成像和光谱观测,绘制太阳系水成份图谱,开启高分辨天文观测新纪元。
张旭辉介绍称,觅音计划的目标是将上述各类航天器发射、转移至日地L2拉格朗日点附近轨道,航天器之间建立通信测量链路,形成编队值守状态;同时开展在轨测试及科学试运行,待各项技术与观测试验完成后,进入科学运行状态,完成既定科学观测任务。后续还将按需补充发射探测器实现系统扩容、功能扩展、性能提升。
觅音计划目标高远、意义重大,目前仍处于技术攻关阶段,未来将通过一系列飞行实验、试验提高技术成熟度,并沿途取得科学发现。张旭辉表示,该计划在2024年将通过发射航天科技集团的自主实验星开展在轨验证。主要将验证航天器亚毫米编队控制、亚微米星间测距以及分布式成像等技术实验,从而为核心技术实验星夯实平台技术基础。到2025年,计划搭载中国空间站开展光干涉技术实验,这项实验载荷将开展精度共相控制、空间光干涉成像演示验证,从而提升光学干涉共相控制技术的成熟度。到2026年,计划发射核心技术实验星,并开展科学技术实验。该实验有望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分布式光学干涉探测,演示验证觅音计划的核心技术,推动觅音计划工程立项。而到了2030年,阵列望远镜基本型将建成,届时将实现光干涉成像并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空间分辨率等核心技术指标也将达到国际领先,随后就将搜寻、证认一批近邻宜居行星。
张旭辉表示,觅音计划将与深空探测互补,对太阳系天体开展普查、精测,揭示太阳系特性、行星系统共性。刻画太阳系天体形态、物理特性,绘制出太阳系分子成分、特别是水的分布图谱,揭示太阳系起源及动力学、化学成分演化过程,探究地球宜居条件形成过程及生命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