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卢力媛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感官缺陷,陷入无声世界给患者的身心都带来巨大影响。记者从5月4日召开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五官科医院)成果发布会上获悉,包括首次构建了模拟GJB2耳聋患者的动物模型在内的成果,该院近期共有4项关于耳聋、耳部感染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和分子生命科学》等国际期刊上。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致残性听力损失的患者共有4.66亿,占全球总人数5%,其中儿童占3400万。耳聋的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清晰,现有耳聋防治手段也远远无法满足临床患者的需求,亟须探究新的防治策略。
GJB2和SLC26A4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两种致聋基因,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晰。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舒易来主任医师、李华伟教授与中科院李劲松院士团队合作,首次构建了模拟GJB2耳聋患者的动物模型,并阐释了其发病机制,为探究治疗策略奠定基础,该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和分子生命科学》上。
专家介绍在耳聋、耳部感染的研究中取得的创新突破。徐昊/摄
此外,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研究团队近日还在美国基因和细胞治疗学会的正刊《分子治疗》上发表了长文综述,全面阐述了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的发展历程、进展、前景及挑战,为耳科学基因治疗提供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为其他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舒易来主任医师和陈兵教授在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上报道了年轻女孩打耳洞导致耳郭软骨膜严重感染,最终引起软骨坏死耳畸形的临床病例,为年轻人圈出了打耳洞的危险和安全部位,并提出了耳郭软骨膜炎临床规范化诊治的指导性流程。
“医院要走好高质量发展这条路,科研应是重中之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周行涛表示,近年来,医院从临床发现问题,再到实验室研究,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从而建立起了“学研医”的闭环科研协作模式,更多聚焦五官医学的前沿领域和方向,瞄准世界级的科学难题、重大的临床问题,开展探索性研究。